元世祖平云南碑的简单介绍

Posted 碑文

篇首语: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元世祖平云南碑的简单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元世祖平云南碑的简单介绍

云南大理:元世祖平云南碑

元世祖平云南碑,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镇西门村委会大纸房村东北侧,座落在大理古城西门外一公里许的点苍山中和峰之三月街场上,地处南诏、大理国故都羊苴咩城遗址西南隅。碑历经元、明、清三代至今已700多年,一直保存在原地,此碑是云南元碑中的精品。碑文记述唐天宝年间,唐三次派兵讨伐南诏等史实详细,史论确切,对研究元代初年政治、军事及云南地方史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2001年,元世祖平云南碑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时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的也速答儿请立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并由当朝翰林程文海撰写碑文,以歌颂元朝开国皇帝世祖忽必烈讨平云南、一统南滇的功绩。

该碑屹立中和峰麓近七百年,背靠苍山,面向洱海,巍峨壮观。十年文革期间,碑遭损坏,断为两截。文革结束后进行修复,得以恢复原貌。

整座碑自上而下由碑顶、碑额、碑身、碑座四部分组成。碑顶为麻石砌筑圆券式。碑额1.3米,宽2.3米,半圆形,正面刻“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和双龙捧日浮雕,背面刻三尊浮雕像。

碑座为巨大的青石龟,长3.36米,宽2.23米。龟座上碑身分为上下两截青石,长2.85米,宽宽1.55米,上刻碑文。

此碑碑文原共1300字,现存1000余字,追述了元朝开国皇帝世祖忽必烈征伐云南、一统南滇的历程,并记载了元宪宗在大理所实行的一些措施。碑文出自翰林院名家手笔,文词典雅,气势磅礴。

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十万大军南下,兵分三路入滇,一举灭掉大理段式政权。之后,元朝在云南建立中书行省,置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机构,将云南有力地控制在中央政权之下。

元世祖平云南碑是元代初年云南归入中央王朝的区划与辖治的重要见证,为研究元初的政治、军事及云南地方史提供了重要而可靠的实物资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文物部门增修了碑亭进行保护。

相关参考

名泉碑的简单介绍

《齐乘》转述金代《名泉碑》(《齐乘》卷二·大明湖,清乾隆刻本):历下名泉有:曰金线、趵突东。曰皇华、曰柳絮、曰卧牛、金线东。曰东高、曰漱玉、金线南。曰无忧、曰石湾、趵突南。曰酒泉、曰湛露、无忧西。曰满

名泉碑的简单介绍

《齐乘》转述金代《名泉碑》(《齐乘》卷二·大明湖,清乾隆刻本):历下名泉有:曰金线、趵突东。曰皇华、曰柳絮、曰卧牛、金线东。曰东高、曰漱玉、金线南。曰无忧、曰石湾、趵突南。曰酒泉、曰湛露、无忧西。曰满

爨龙颜碑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爨龙颜碑爨龙颜碑(汉语拼音:CuanlongyanBei;英语::CuanlongyanBei),中国南朝墓碑,立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位于云南省陆良县薛官堡(贞元堡

爨宝子碑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爨宝子碑爨宝子碑(汉语拼音:CuanbaoziBei;英语:CuanbaoziBei),中国东晋墓碑,立于安帝义熙元年(405)。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内,是东晋振威将军建

爨龙颜碑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爨龙颜碑爨龙颜碑(汉语拼音:CuanlongyanBei;英语::CuanlongyanBei),中国南朝墓碑,立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位于云南省陆良县薛官堡(贞元堡

爨宝子碑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爨宝子碑爨宝子碑(汉语拼音:CuanbaoziBei;英语:CuanbaoziBei),中国东晋墓碑,立于安帝义熙元年(405)。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内,是东晋振威将军建

五礼记碑的简单介绍

河北邯郸:五礼记碑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因碑文所刻系宋徽宗(赵佶)于大观二年(1108年)所作《五礼新议》,故又称“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该碑刻立于唐开成五年(840

五礼记碑的简单介绍

河北邯郸:五礼记碑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因碑文所刻系宋徽宗(赵佶)于大观二年(1108年)所作《五礼新议》,故又称“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该碑刻立于唐开成五年(840

大观圣作之碑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观圣作之碑大观圣作之碑,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内,所在之地为赵州文庙遗址。“大观圣作之碑”得名的原因是该碑刻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所谓“圣作”指碑文为宋徽宗赵佶亲自撰写。20

大观圣作之碑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观圣作之碑大观圣作之碑,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内,所在之地为赵州文庙遗址。“大观圣作之碑”得名的原因是该碑刻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所谓“圣作”指碑文为宋徽宗赵佶亲自撰写。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