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与史前遗迹

Posted 峡谷

篇首语: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与史前遗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与史前遗迹

韦泽尔峡谷史前遗迹与岩画洞穴群位于法国的西南部。该文化遗址面积广阔,共包括16处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大多分布在韦泽尔河的两岸。另外,韦泽尔峡谷洞穴群还包括4处人工洞穴、3处供居住用的岩洞以及6处化石遗址,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韦泽尔峡谷包括147个旧石器时代的史前遗址和25个内有壁画的洞穴。这里无论是从民族学、人类学还是美学角度来看,都非常令人感兴趣,因为这里的壁画,特别是1940年发现的拉斯科洞岩壁画,对研究人类史前艺术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壁画中的打猎场面有约100种动物形象,描绘细致,色彩丰富,栩栩如生。

洞穴艺术的历史意义

洞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大约1万年前,这些历史悠久、有人类居住的洞穴群无疑是研究古代文化艺术、人造用具、古化石的最佳场所。同时韦泽尔峡谷洞穴群也是发现可鲁马努人(旧时代时期在欧洲的高加索人种)的地点。当这些宝贵的财富被发掘出来后,韦泽尔峡谷洞穴群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之一。

洞穴艺术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但它在考古界却有着特殊的地位。有人把史前岩画称为古代人类生活最首要、最直接的记录。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来自远古时代并保存完好的岩画,为人们描绘了古代人类在史前时代的“经历”,使人们在万年之后仍能通过岩画看到史前时代的先民眼里所看到的东西。欧洲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的发现,主要集中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法兰-坎塔布利亚地区。这些洞窟里的崖壁画以其宏大的规模、雄伟的气魄,成为旧石器时代马格德林文化期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考古发现,在韦泽尔峡谷的100多座岩洞中,有古代石器、动物化石、岩面浮雕和图画,以及大量人类生活的遗迹遗物,如燧石的工具、篝火的余烬等。根据岩洞中的有机物测定,这些遗迹遗物的时代在距今1万到2.5万年之间,属旧石器时代最晚的马格德林文化时期。当现代人发现这些岩洞时,洞穴内有些地方随着岩石的侵蚀已逐渐形成地层,犹如一本层层叠叠的无字天书,任由今天的考古学家去阅读。

精美绝伦的峡谷洞穴

在韦泽尔峡谷100多座岩洞中,有25个岩洞的岩面上有浮雕、刻画图画或彩色绘画,其中最为精美的,当属于拉斯科、封德高姆、卡普布朗?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9814.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涂装秃6?个地点的岩洞。经过多年的发掘,现在人们已知拉斯科岩洞包括前洞、后洞、边洞共三个部分。前洞像一个“大厅”,约30米长,10米宽,前洞还附有18米长向后延伸的走廊与后洞相连。它的西边旁侧另有一条狭长的走廊,与边洞联结,边洞的底部保存着一口7米深的井。前洞壁画主要是几头大公牛的形象,它们是覆盖在其他的形象之上的,在它的下面叠压着红色的牛、熊、鹿等。这样相互叠压的现象在拉斯科洞窟大量存在着,仅就前洞和与它相连的通道的岩画中即可辨认出叠压达14层之多,但是要根据这种覆盖的层次来进行断代是有困难的。1940年12于27日,拉斯科洞窟被法国当局设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此时,有关部门为了防止大批游人的涌入,在洞口设立了保护栏杆。1948年,拉斯科洞窟正式对外开放。

在封德高姆的岩洞中,彩色绘画的年代较早,约在两万年以前。画中有许多披毛犀牛,犀牛身体为赭石色,能分出明暗,背部和腹部有十几条倾斜的弧形线条,不仅显示出身上的长毛,也显示出宽大的躯体。洞内所画的其他动物也用了透视法,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通过这些岩画,能看得出来那时的欧洲气候比较寒冷,野生动物较多,有成群的驯鹿、野牛和犀牛等多种兽类,居住在这里的尚塞拉德人就以猎取这些野兽为生。

叹为观止的彩色壁画

拉斯科岩洞包括前洞、后洞、边洞共三个部分。从洞口往里望去,窟顶就像一条长长的画廊。走过方形大洞,里面为圆形大洞,之后,洞窟隧道般的狭长,向两边分叉开去。崖壁画上的动物形象有的大,有的很小,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数量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在3个洞内大体能区分出50多个幅面,100多只动物。画面大多是粗线条的轮廓画剪影,在黑线轮廓内用红、黑、褐色渲染出动物身体的体积和重量。

拉斯科洞窟中白色的方解石质墙壁上绘有的精美的彩色壁画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壁画很好的反映了旧石器时代的古代人类文明。当时人们已经懂得了巧妙利用岩壁天然的起伏来绘制狩猎的情景以及它们民族的人物画像。拉斯科前洞壁画中有一幅长5米的野牛,堪称是史前艺术辉煌的杰作。这头野牛线条简练,整体塑造得强健有力,特别是那生动逼真的头部,虽然只用单色涂绘,却能完美地表现出体积感来。这么逼真的动感效果,令现代人叹为观止。难怪有的学者把它称为“跳跃的牛”。这头“跳跃的牛”是拉斯科洞窟最为精彩和最富力度的形象之一。

画面令人流连忘返。一幅是一头受伤的牛低头将一个男猎人顶倒在地;另一幅是几只驯鹿列队顺序行进;在后洞口内左侧不远处画有6匹类似中国画样式的马,有两把长矛正刺向其中的一匹。这些动物是当时人们狩猎时搏斗的敌手,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当时的绘画者对所画的动物十分熟悉,观察细致入微,下笔轮廓准确、神态逼真,再配上相应的颜色,便显出跃动的生命活力和群体奔腾的气势。前洞、后洞与走廊上,都有岩画或绘或刻,或绘刻兼施。有些看来是单纯的线刻,也曾涂绘过,由于经历年代久远致使色彩褪了。留存于前洞墙面以及延伸出的走廊壁面上的岩画都保存得很好,不仅形象清晰,而且色泽艳丽浓重。

相关参考

“巨石阵”、埃夫伯里及周围的巨石遗迹

“巨石阵”、埃夫伯里及周围的巨石遗迹,位于英格兰西南威尔特郡的埃夫伯里。巨石阵、埃夫伯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巨石林,也是欧洲最大的史前古迹。在英国人的心目中,巨石阵、埃夫伯里是一处非常古老而又非常神圣的地方

“巨石阵”、埃夫伯里及周围的巨石遗迹

“巨石阵”、埃夫伯里及周围的巨石遗迹,位于英格兰西南威尔特郡的埃夫伯里。巨石阵、埃夫伯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巨石林,也是欧洲最大的史前古迹。在英国人的心目中,巨石阵、埃夫伯里是一处非常古老而又非常神圣的地方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占地121967公顷的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包含了鄂尔浑河两岸边辽阔的牧地与可追溯到西元六世纪的考古遗迹群及蒙古帝国的首都——哈尔和林,2004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占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占地121967公顷的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包含了鄂尔浑河两岸边辽阔的牧地与可追溯到西元六世纪的考古遗迹群及蒙古帝国的首都——哈尔和林,2004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占

阿塔皮尔卡考古遗址

阿塔皮尔卡考古遗址位于西班牙一个古老的喀斯特地区,靠近布尔戈斯省阿塔皮尔卡镇,该地区一组洞穴中挖掘的化石和石器是西欧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早的人亚科遗迹。2000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

阿塔皮尔卡考古遗址

阿塔皮尔卡考古遗址位于西班牙一个古老的喀斯特地区,靠近布尔戈斯省阿塔皮尔卡镇,该地区一组洞穴中挖掘的化石和石器是西欧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早的人亚科遗迹。2000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

席尔加·维德(Siega Verde)岩石艺术考古区

科阿峡谷史前岩石艺术遗址位于葡萄牙瓜达区查所斯蒙太斯省和奥多都罗省。科阿峡谷拥有大量属于晚旧石器时代(约公元前22000年至公元前10000年)的岩石雕刻,这种如此集中表现早期人类艺术活动的样例在全世

席尔加·维德(Siega Verde)岩石艺术考古区

科阿峡谷史前岩石艺术遗址位于葡萄牙瓜达区查所斯蒙太斯省和奥多都罗省。科阿峡谷拥有大量属于晚旧石器时代(约公元前22000年至公元前10000年)的岩石雕刻,这种如此集中表现早期人类艺术活动的样例在全世

吉林省通化市的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约2—4万年前),通化地域已有人类生存。通化县大安镇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骨器,如尖状器、刮削器等遗物和人类用火遗迹,均证明这里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址。新石器时代

吉林省通化市的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约2—4万年前),通化地域已有人类生存。通化县大安镇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骨器,如尖状器、刮削器等遗物和人类用火遗迹,均证明这里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址。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