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官渡之战为什么重要

Posted 三国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官渡之战为什么重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官渡之战为什么重要

  官渡之战前,曹操已经先后消灭袁术、吕布、陶谦等诸侯,初步统一了中原地区,和袁绍隔黄河对峙。

  当时,曹操所占领的地盘基本上就是今天的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北部地区。这其中,山东北部的青州辖区还被袁绍的儿子袁谭占领,曹操也没有控制。

  关中由钟繇镇守,但钟繇本来就是汉臣,在曹操劫迁天子之前,钟繇在汉朝的地位就已经很高了,所以只是名义上服从曹操,究竟是否真心服从曹操,曹操和他手下人都心里没底。

  东汉的都城在洛阳,在关中和关东两个北方主要的战略板块的连接点上。从黄巾起义开始,中原地区进入大混战时期,受到冲击最大的,也就是河南、山东地区。在持续的战乱之下,造成的农业减产和人口急剧减少是比较严重。山东和河南作为主战场,当然人口减少和农业减产就更为严重了。

  三国时期,军队主要还是靠征发农民服役。大量征发军队进行战争,则意味着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而且,被征发的往往还是正当壮年的精壮劳动力,这对正常的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战争对人口和农业造成的另一个影响就是,由于当时河南和山东是全国人口最为众多、经济也最为繁荣的地区,整个东汉时期这一带都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争破坏,而黄巾起义以来,作为主要战场,当然对农业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比如说,正是一年春天万物生发、农作物开始生长的时候,突然一个地区之内发生了几万人规模的大战,那么这些战争和军队所经过的地方,人踏马践,农作物基本上就毁了,这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所以,在古代的农业社会条件下,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战乱,就会接着出现大面积的饥荒,战乱和饥荒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当时的农业社会条件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会造成人口急剧减少,就是无论是在战争中死伤的人,还是因为大面积饥荒饿死的人,都会因为劳动力不足,当地人无力清扫战场,及时掩埋尸体,造成尸体在野外条件下自然腐化,从而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瘟疫,也会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这也就是曹操在《蒿里行》一诗里所说的: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植在《送应氏》一诗中也记录了他所看到的情景: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应该说,这些都是非常写实的描写。曹操作为政治家,对“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还作出了相应的原因分析,也就是关东诸侯起兵以讨伐董卓为名,实际上都是相互杀伐、争权夺利的军阀战争,对老百姓造成的伤害更大。

  此外,一些聚族而居的大家族遇到这种情况,常常会举族迁徙,逃往别的地方,谋求生路。比如今天广东、福建、江西一带的客家人,就是在古代历次大规模战乱中,从中原地区逃亡和迁徙过去的人。

  在东汉时,主粮还是五谷,也就是小麦、高粱等产量比较低的农产品,小麦的亩产量在一百斤左右。所以,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战乱和人口减少,粮食产量就会极速减少,也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饥荒,进一步增加战乱导致的人口减少。

  曹操所占据的河南和山东当时就处于这种状态,持续的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减少,农业生产力不足,产出比较少,也就难以支撑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相比之下,袁绍当时占据的山西、河北和辽宁西部一带,这些地区虽然也受到黄巾起义的冲击和影响,但没有经历随后的诸侯割据战争,人口减少不如曹操领地那么严重。所以,袁绍并没有搞军屯,却足兵足食,曹操虽然搞了军屯,尽力恢复生产,但仍然粮食和兵源严重不足。

  因此,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出动的军队比曹操多,但曹操的后勤补给反而比袁绍更紧张。而袁绍的军队数量比曹操大,物资也更充足,所以袁绍在经历了战争初期的几次主动进攻失利之后,就不急于寻求迅速决战了,反而愿意拖,和曹操打消耗战。

  而许攸投降曹操之后,给曹操的建议就是偷袭袁绍的物资储备基地乌巢,焚毁袁绍军队的军需物资,从而完全改变了袁绍和曹操的战场形势对比。袁绍在物资储备被焚毁之后,短期内无法组织及时补给,必然只能主动撤兵后退,军心就会动摇,曹操乘机进攻,就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后来,袁绍死后,诸子争立,曹操乘机北上,扫灭袁绍参与势力,基本完成了对北方地区的统一。在消灭袁绍势力之后,曹操立刻自领冀州牧,就是因为,冀州要远比曹操之前占领的兖州、徐州、豫州和司隶地区更为富庶。

  因为三国时期的持续战争,曹操更是一直处在战争状态之中,从官渡之战之后,几乎每一年都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虽然地盘一直在扩大,但休养生息的机会少,农业生产和人口都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曹操在进封魏公之后,将魏国的都城定在邺城,也就是这个原因,许都一方面是有汉献帝和朝廷,另一方面就是魏国所领的封地都在冀州地区,更为富庶。

相关参考

三国合肥之战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合肥之战>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

为什么说南郡之战主要表现的是周瑜的文韬武略

在三国历史上,南郡之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役,如果要弄一个名次的话,其重要性应该仅次于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灭吴之役、灭蜀之役,排在第六位,因为正是这场战役最终确定了曹操、孙权、刘备在荆州的势力

巨鹿之战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巨鹿之战的意义秦朝末年,秦军上将章邯杀死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认为楚地已不足以为患,便渡过黄河,会和前来增援的王离军队,打败了赵军,赵王等人逃进了钜鹿城,秦军包围了钜鹿城,无奈之下,赵王求救于楚怀王,

城墉之战的退避三舍方针,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发展

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盟,造成对楚优势,掌握主动权,处于有理、有利的战略地位。然后

德川家康为什么放过了关原之战的西军重要武将岛津义弘

庆长五年(1600年),以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与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围绕全日本的统治在关原展开了大战,这就是「”关原之战”。由于各种原因,关原之战最终以东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严厉地处罚

鄢陵之战(春秋时期)

鄢陵之战,是春秋中期,继城濮之战、之战之后,晋楚争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两国军队主力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元前575年春,楚人诱使郑国叛晋归楚,唆使郑国进攻晋国的盟友宋国。五月,晋厉公与

在明清兴亡史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决定明清战争过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明清兴亡史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619年也就是明朝万历47年,努尔哈赤在现今辽宁抚顺对萨尔浒附近地区进行突击战争,明军4路进攻却没有扭转战局,使得在5天之内努尔哈...

官渡鏖战:酒徒or背锅

众所周知,奇袭乌巢是官渡之战的重要转折点,也被认为是导致袁绍战败的直接原因。而作为袁绍方在乌巢的主将,淳于琼也一战成名,乌巢酒徒之名至今依然是如雷贯耳,只不过不是什么好名声而已。但历史真的如我们了解的

假如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三国历史将会怎样

导读:夷陵之战是在蜀汉政权刚刚建立,关羽北伐襄樊被东吴偷袭丢了荆州后被杀的背景下发生的。大多数人认为刘备任性,为了兄弟情义丢弃了国家大事。其实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看到夷陵之战的蜀汉的重要目的是重新夺取荆州

牧野之战与商周易代之间的联系

中国历史上,我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三个关键点是: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和1840年鸦片战争。在牧野之战中,陕西的周部落灭亡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我把它说成中国历史三大爆发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