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梁启超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政党

篇首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梁启超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梁启超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1873年2月23日生。他自幼在家受启蒙教育,11岁赴广州院试中秀才。后到广州学海堂读书,奠定了坚实的汉学基础。1889年中举人,次年拜康有为为师,并成为其最杰出的弟子。在康的影响下,他努力搜寻西方书籍,了解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并对国家的前途深感忧虑,逐渐由一个封建士子转变为探索祖国命运的改良主义者。

1895年4月,梁启超随康有为入京会试。5月2日,康、梁联合1300余名举人上书清政府,提出拒和、迁都、变法,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将鸦片战争以来的改革思想,发展为一场公开的政治改革运动。随后,梁启超协助康有为在京创办了“强学会”,出版《中外纪闻》,集聚维新人才,讲求新学,宣传变法,影响极大。梁曾说强学会是“兼学校与政党而一之”。①

1896年初,改良派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梁启超任总撰述。在一年多时间里,他在《时务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变法通议》、 《西学户司表》等50多篇文章,主张变法。兴办实业,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为戊戌变法做了重要的舆论准备。1897年冬,梁启超到湖南长沙就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对于推进湘省维新运动的开展起了较大作用。

1898年春,梁启超赶赴北京,协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同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与光绪皇帝相结合,以上渝的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变法命令,是为戊戌变法,亦称“百日维新”。在整个变法期间,梁启超十分活跃。 6月中旬,他奉命在总理衙门看奏章,正式参加新政筹划。 7月初,受到光绪召见,赏以六品卿衔,办理译书局事务。他的许多奏议被光绪批准。

尽管戊戌变法是一次温和的改良运动,但由于它触动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因此从开始就遭到从京师到地方的顽固派的阻挠。9月22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政变, 囚禁光绪皇帝,捕杀了谭嗣同等“六君子”,废除一切新政法令,通辑维新党人,戊戌变法失败了,梁启超、康有为等逃亡日本。

梁启超到日本后,于1898年10月在横滨创办了《清议报》,继续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同时,开始较系统地传播资产阶级政党观念和政党制度。早在上海办《时务报》时,他就曾撰文指出: “政党者, 以国家之目的而结合者也。”②关于政党与议会。立宪政治的关系,他认为“政党与立宪政治,犹如鸟有双翼。”① 《清议报》创办后,梁启超先后发表了《政党说》、《新民说》等文章,对于政党产生的原因,必备条件,党派竞争,两党政治,布施政策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闸述。他还对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充分的估计,认为“天下者,党派之天下也;国家者,党派之国家也。”②

康、梁逃到日本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曾主动联络他们,希望合作反清,但康坚决反对。1899年3月康离日赴加拿大, 7月建立了“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此间,梁启超与孙来往日多,逐渐同情革命。但康得知后,立即严命他赴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务。梁到檀岛后,标榜“名为保皇,实为革命”,全力扩张保皇组织,使兴中会的革命组织几乎陷于瓦解。

1901年5月,梁启超再度返回日本。1902年2月,他创办了《新民丛报》,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学说的同时,继续鼓吹改良主义,反对革命。

1903年后,梁、康与革命党人的敌对情绪日益加深,争论日趋激烈。1905年11月同盟会建立《民报》发刊,革命党人加强了宣传活动。于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以《新民丛报》和《民报》为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的中心是关于是否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是否实行共和政体;是否实行土地国有,进行社会革命。梁启超强调满汉同体,攻击革命是“种族复仇,他认为中国国民“未有可以为共和国民之资格”,③因此,只能实行开明专制,并认为中国没有极贫极富两个阶级,因此,不必行亦不能行社会革命。他的上述观点遭到孙中山,章炳麟等革命党人的有力批判。1907年8月《新民丛报》停刊,革命派在论战中取得了胜利。梁启超则一厥不振并遭到国内立宪党人的疏远。

1906年9月,清政府为了集中力量防范革命,下诏宣布“预备立宪”。一时间,全国出现了一场资产阶级立宪运动的高潮,各种立宪团体纷纷出现。梁启超也再度活跃起来,希望通过立宪运动,重返国内政坛。1907年3月,他协助康有为将保皇会改为帝国宪政会。同年10月,他又与蒋智田等成立了立宪组织政闻社,创办《政论》月刊,提出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但同时宣布不侵犯皇宝尊严和扰乱国家治安。1908年初,政闻社本部内迁上海,参与了国会请愿签名运动,同年8月被朝廷查禁。此后,梁启超主要从事排袁和争取开放党禁,拉拢上层满族权贵以寻求支持,但都没有收到预想效果。1910年,国内资产阶级立宪派连续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高潮,梁启超积极赞助这一运动,撰文抨击清政府坚持专制主义,阻挠速开国会的方针。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南北议和告成,袁世凯被举为临时大总统。为了抬高政治声望,袁表示欢迎梁启超回国,梁遂于10月由日本归国。

梁启超回国后,积极进行组党活动。1913年2月,他加入黎元洪等为首的共和党。 5月29日,该党与民主党、统一党在北京举行大会,组成进步党。黎元洪被推为理事长,梁启超、汤化龙等为理事,实权掌握在梁启超手中。该党鼓吹实行政党政治。“采取国家主义,建设强善政府”,反对国民党的民权主义,为袁世凯所利用,在国会中反对国民党。同年10月, 孙中山发动了反袁的“二次革命”,梁启超曾撰文反对。

同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以进步党人熊希龄出面组阁,梁启超任司法总长。10月, 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又配合袁世凯压迫国会,选举袁为正式总统。11月,袁下令解散国民党,次年1月又下令解散国会。次后,梁启超及进步党即被袁冷落,梁遂于2月辞去司法总长职务,避居天津。

1915年8月,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暴露,梁启超反对变更国体,决定公开反对帝制。他在《大中华》杂志上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抢先打出反帝制旗帜。随后,梁密邀其学生,进步党名誉理事蔡锷密商讨袁计划,决定实行武力讨袁。蔡首先潜回云南,于12月25日宣告云南独立,发动了护国战争,梁为护国军拟定了文告,并策动在袁政府中供职的进步党要人离职返籍。这样,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在全国造成了一种强大的反袁声势,推动了护国运动的发展。

1916年3月14日,梁为促进西南的反袁斗争,应广西都督陆荣廷之邀到达广西,15日,广西宣布独立。4月6日广东亦宣布独立。 5月1日成立了两广都司令部,梁启超为都参谋。 5月6日,成立了西南各省反袁联合指挥机构军务院,梁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 6月袁世凯死去后,他采取拥护段祺瑞的立场,敦促军务院提前解散。1917年7月,梁启超参加了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的活动,后任段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同年11月,他辞职回天津私寓,从此结束从政生涯,专门从事教育和学术事业。他曾担任过清华、南开等大学的教授、清华研究院导师,撰写了《清代学术概论》、 《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 《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大量学术价值极高的著作。

1918年,梁启超与张君劢等赴欧洲游历。1920年春回国后,发表了《欧游心影录》,呼吁青年放弃追求科学和西方文明,向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中寻求救世真理,遭到新文化倡导者的批判。同年9月,他改组了张东逊创办的《解放与改造》,将该杂志更名为《改造》,自任主编,宣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

1927年6月,北伐军打到河南后,梁启超避居天津。1928年11月,因病入北平协和医院,1929年1月19日病逝。

注释

① 《全文冰宝合集·文集》卷29第38页。
② 《全文冰宝合集·文集》、 《敬告政党及政党员》。
① 《时务报》第17册、 《政党论》。
② 《清议报》第78号《政党说》。
③ 《新民丛报》第75、77号。

相关参考

人物志 陈叔通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叔通,名敬第,字叔通,1876年生于浙江杭州一封建世家。陈叔通早年中举,随后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中日甲午战后,逐渐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运动影响下,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

人物志 王明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人物志 孙武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人物志 吴晗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人物志 梁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人物志 秋瑾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人物志 恽代英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恽代英,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在新文化运动中,经常给陈独秀和《新青年》写信,表达自己敬仰的心情和探索人生真谛的愿望。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妇女

人物志 沙千里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沙千里于1901年生于江苏吴县。青年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曾创办《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32年后在上海、重庆执行律师职务。1935年冬创办《生活知识》

人物志 朱德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朱德,字玉阶。祖籍广东省韶关府(今韶关市),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今丁家湾)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里。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秘密传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