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寻源》 太阴问答一

Posted 《伤寒寻源》

篇首语:拼一个春夏秋冬,愿一生无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寻源》 太阴问答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寻源》 太阴问答一

问曰.何以识为太阴病.答曰.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上循膝股内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仲景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属太阴之为病.盖太阴为阴中之至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太阴受病.不能为阳明行其津液.而少阴肾水.因泛浸而无所制.故见吐利满痛等证.仲景以是为太阴病之提纲.太阴属里.吐利满痛.皆里证也.凡伤寒之邪.在阳经误治.转陷入阴者.必种种表证全罢.但见吐利满痛等证.却是邪入太阴之候.然又必以脉为辨.故仲景云.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病脉本当沉.今反浮.则是虽见太阴病.而邪尚逗遛于表.仍可逆挽其邪.使从表解.由是推之.则太阴之脉必主沉.又不必言矣.太阴证具.而脉又沉.即宜专就太阴论治.若邪直犯太阴.不因传经而本经自病者.亦当专就太阴论治.内经言三阴之离合.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饮食入胃.全恃太阴司转输之职.太阴受病则转输之道窒.故食不下.腹满时痛.因之上涌则吐.下注则利.其主治之法.大约宜扶植中州阳气.使复其转输之常职.则病自已.仲景辨列六经.而太阴独略.然就此义而引伸触类.大旨初不越乎此.奚俟繁言哉.

相关参考

《伤寒寻源》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

辨中风一怎么用?《伤寒寻源》 辨中风一

仲景书以伤寒命名.而首列中风.内经云.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是则中风之为病.多由于腠理之疏.而后风邪得以易袭.故本论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

《伤寒寻源》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皮)芍药甘草(各十八铢炙)生姜(一两三钱切)大枣(四枚擘)麻黄(十八铢去节)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上七味.咀.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当裁为越婢

《伤寒寻源》 柴胡加桂枝汤

柴胡(四两)黄芩人参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半)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半)大枣(六枚擘)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此合桂枝小柴胡二方.而各取其半.用以和解太阳少阳各半之邪.经云.伤寒六七日

《伤寒寻源》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经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而即自注云.以二三日

《伤寒寻源》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甘草麻黄(各一两去节)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双仁者)大枣(四枚擘)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按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

文蛤散怎么用?《伤寒寻源》 文蛤散

文蛤(五两)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病在阳不从汗散.反以冷水之灌之.寒束其外.热被却而不得去.阳无出路.弥更益烦.水客皮肤.肉上粟起.阳气为水邪所格.故欲饮水.反不得饮.五苓散宣阳

《伤寒寻源》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泡去皮.破八片.余根据前法.太阳病.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按上条脉促胸满.是下后阳虚.阴邪搏膈.但当姜桂助阳散邪.不宜芍药益

大陷胸丸怎么用?《伤寒寻源》 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去皮)葶苈(半斤熬)芒硝(半斤)杏仁(半斤去皮尖熬黑)上四味.捣筛二味.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

《中医词典》z~其他 《伤寒寻源》

伤寒著作。三集。清·吕震名撰于1850年。作者指出“以为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殊不知伤寒不必尽属寒因,若风、若湿、若温、若热,皆统辖于伤寒二字内”(见自序)。本书首辨风、寒、湿、温、热之源流及六经